首页 / 追寻新闻 / 李兆前:民企需多维度修炼内功

李兆前:民企需多维度修炼内功

追寻资料
追寻资料管理员

专题:2025商界木兰年会

企业家心理素质为企业关键,创新与风险管控是核心竞争力与制度建设重点。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孔月昕

  编辑|马吉英

  图片来源|中企图库

  4月18日~19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25(第十七届)商界木兰年会在北京召开。围绕“练好内功,迎接机遇”这一主题,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李兆前作了演讲。

  演讲的核心要点如下:

  1.如何把握市场变化规律,准确研判形势,果断做出决策,考验的不仅是企业家的判断力和决策力,更考验企业家的心理素质。

  2.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需要落脚于创新。于企业的创新而言,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企制宜。

  3.一般来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是通过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和运营机制,提升企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市场经济需求。首要任务是管控风险。

  以下为李兆前的演讲实录(有删减):

  市场如战场,商海如江湖。当市场处于上升期,商海风平浪静,生产经营一帆风顺,就像江湖岁月静好,不需资质超群、武功高强,也能舒适惬意,活得潇洒。但当经济处于下行期,商海波涛汹涌、诡谲莫测,就像江湖危机四伏、腥风血雨。

  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同类型的企业面对着不同的困难和挑战,唯有通过多维度的“内功修炼”,提升竞争实力,才能顺利迎来下一个发展上升期。

  强化心理素质

  经济发展有其明显的周期性。按照熊彼特的理论:长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48~60年),由重大技术创新(如蒸汽机、内燃机、电力、计算机的发明)驱动;中周期(朱格拉周期,9~10年),由中等规模创新(如生产方法改进)引发;短周期(基钦周期,约40个月),反映小创新或市场调整的波动。因此,经济的回升、繁荣、衰退和萧条是必然会发生的,企业经营状况的起起伏伏也是正常的。如何把握市场变化规律,准确研判形势,果断做出决策,考验的不仅是企业家的判断力和决策力,更考验企业家的心理素质。

  很多企业家自传虽然讲的都是关键时候的果敢决策和果断出手,实际上真正的决定因素是企业家的心理素质。在面对压力、困难和挑战时,别人可能冲动泄气,你能冷静应对、灵活应变;在别人失去信心,你能坚定信心;在别人都躺平,你还在继续拼搏。这样,你就能在压力下找到动力,在挑战中找到机遇,在困难时找到新的增长点。

  提升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需要落脚于创新。于企业的创新而言,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企制宜。

  一是根据企业的实力确定创新目标。

  对于系统重要性企业,应该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着眼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整合研发力量,加大投入力度,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业化和应用场景策划,进行全方位的整体布局,真正起到龙头作用,占领科技和产业制高点。

  对于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中等企业,则应该先立后破,一方面要以先进适用技术,如数智技术升级改造传统产业,稳住发展的基本盘;另一方面,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在新的领域里占据一席之地。

  对于量大面广的小企业,则需要找准自己在产业链中的位置,或者依托自有或外购的技术创新成果,参与产业链的重构;或者依附于龙头企业,参与供应链的构建。如果条件合适,不要拒绝被并购,因为很多情况下,并购是促进技术尽快产业化并占领市场的有效途径。

  二是找准创新方向。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通过科技进步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历史。从史前文明到三次工业革命,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深刻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

  展望未来理想的社会,一定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极大丰富,劳动成为第一需要。要达到这种程度,只能靠科技创新。

  首先是以机器替代人的物理能力,通过广泛利用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人都可以有自由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其次是以人工智能替代人脑,从而将人类从复杂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人都可以有自由的时间进行愉悦的创作和研发。第三是摆脱资源、能源、环境的约束,使得我们有足够的能源、资源支撑理想生活的需要,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第四是对人体的维护保养,用药物、器械、手术等手段解除缺陷、疾病、伤亡等影响人类自由的限制等。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强企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是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加强顶层设计与战略协同,制定“科技—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明确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的双向路径,确保技术路线与市场需求同步。要建立“研产销”闭环机制,定期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技术研发方向,确保研发的产品能够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要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完善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体系,积极参入龙头企业牵头的技术创新协作,打造垂直领域创新联盟。要加速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进一步丰富创新手段,开拓新的市场,开辟新的赛道。

  建立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制度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形成并逐渐完善的企业制度。对民营企业来讲,一些原则、架构和路径也是适应的。但5000多万户民营企业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用一种模式管理。规模的差异、产权结构的不同,造成了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制度的差异,现在发展良好的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也是千差万别。

  一般来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是通过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和运营机制,提升企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市场经济需求。但我认为,其首要任务是管控风险。

  首先是外部风险,其中最大的是决策风险。一是方向错误:与国家战略不一致、与有关政策相违背、与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相背离。二是时机错误:错误判断形势,或者因循守旧、贻误战机,或者盲目冲动、贸然出击。三是违规错误:有意或者无意的违法违规行为所导致的罚没、关停甚至刑事处罚。

  其次是内部风险。一是用人错误:能力不足、德行有亏、粗心懒散的人到了重要岗位,会带来灾难性的风险。二是内部贪腐:贪污挪用,内外勾结,不仅造成财产损失,而且影响客户关系。三是内部争斗:财产之争、权力之争不仅造成内部混乱,而且会给外人留下可乘之机。

  管控这些风险,很多民营企业的成功经验是加强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抓好企业党建工作,是企业发展方向和国家战略、法律法规、政策举措保持一致的重要组织保障,也是及时做出正确形势判断的有效途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既可以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学习管钱、管事、管人和应对危机的经验,也可以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

  现代企业制度还涉及到其他方方面面,比如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规范股东行为、完善生产要素的使用、管理、保护机制、建立社会责任履行机制等。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