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追寻新闻 / 股份制银行加入存款降息战,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

股份制银行加入存款降息战,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

追寻资料
追寻资料管理员

股份制银行加入存款降息战,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

  华夏时报记者 卢梦雪 见习记者 张萌 北京报道

  进入二季度,银行迎来新一轮降息潮。

  据记者统计,平安银行、恒丰银行等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于近期下调了存款利率。此前利率普遍较高的村镇银行和民营银行成为此轮降息主力,超半数民营银行于4月下调了存款利率。

  4月22日,记者从平安银行客户经理处获悉,该行已于4月初将“平安存”3年期存款利率由2.05%下调至1.65%,下调幅度达40个基点。目前,该行提供的起存金额为20万元的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可达2%,不过这类产品额度有限,往往上线后很快便被抢购一空。

  多位业内专家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下一阶段降息预期较为明确,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下行压力将持续。

  银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

  “最近降了几次,有时是单独降某一存期的,有时是好几个存期一起降,我们都被搞晕了,跟客户介绍前都要再确认下。”近日,记者在走访多家银行时,有客户经理这样表示道。

  据该客户经理透露,其所在银行此前曾推出过一款针对新资金的高利率存款产品,但不久后便下架了。“可以说是转瞬即逝,推出还不到一个月就取消了。”

  “而且最近每次降息的通知都比较突然,有时连我们都没注意到是什么时候降的。”上述客户经理表示。

  近期,已有多家银行下调了存款利率。

  4月22日,记者从平安银行客户经理处获悉,该行已于4月初将“平安存”3年期存款利率由2.05%下调至1.65%。“目前我们还有20万元起存的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能达到2%,您可以关注下。”介绍间,记者打开APP进行查看,却发现该款产品额度显示为“已售罄”。

  “目前收益稍微高点儿的额度都比较紧张,您可以明天早一些再看看。”该客户经理表示。

  恒丰银行于近期新发布的“臻享存款”利率较此前也出现了调降。目前,该行5000元起存的1年期、2年期、3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65%、1.8%、2.15%。而在2月份时,这三个期限的存款利率分别为1.8%、1.95%和2.35%,其中3年期存款利率下调幅度最大,达到了20个基点。

  此外,也有部分银行调整了存款产品的购买范围或购买起点。

  浦发银行“安享赢(定期存款)”3年期产品已于近期进行了调整。在该行某分行3月份发布的介绍中,该款产品5万元起存档位存款利率为2.15%,1万元起存档位存款利率也为2.15%,但仅针对代发、银发客户及新客户等人群。目前,该款产品已不见5万元起存档位,1万元起存档位中,仅新客户和新增资金仍能享受到2.15%的存款利率,而代发和银发等客户的适用利率则下调至2.1%。

  光大银行方面,该行已将3年期大额存单的起存金额由20万元调整为50万元,年化收益率仍维持在2.15%不变。

  “利率持续走低,建议您选择较长期限的定期存款,以锁定当前较高利率。”在记者走访过程中,多位客户经理提醒道。

  存款利率下行压力持续

  记者注意到,此前存款利率普遍较高的村镇银行和民营银行也于近期进行了密集下调。19家民营银行中已有包括华瑞银行、众邦银行、新安银行等10家民营银行于4月下调了存款利率,调整对象主要集中在中长期存款产品上,调整幅度普遍在5至20个基点。

  本轮下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未来趋势又将如何?

  “下一阶段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下行压力仍将持续。不同的商业银行将根据自身的市场地位、资产负债实际情况,采取更具有前瞻性、更灵活的存款定价策略。”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杨海平分析称,本轮下调归因有三,其一,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的背景下,来自资产端的压力继续向负债端传导,商业银行为了维护净息差水平,需要对付息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其二,近期降准降息的预期有所增强,商业银行会依据银行资产负债实际情况进行前瞻性布局;其三,中长期存款产品利率调降幅度更明显,主要原因是部分商业银行运用利率定价对存款行为进行主动调节引导,以缩短负债的平均到期时间,增加重定价的机动性。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亦向记者表示,不同的商业银行由于市场竞争、客户定位、负债结构等因素不同,调整存款利率的节奏、幅度也有所不同。“民营银行受品牌形象等因素影响,吸收存款能力相对较弱,以往普遍以较高利率来吸引客户,因此利率下调的空间更大。”

  “下一阶段,在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息差收窄压力仍然较大,还将继续下调存款利率,以进一步压降资金成本,减缓息差缩窄的压力。”董希淼表示。

  在走访过程中,有股份制银行人士向记者表达了利率下调后的担忧,“我们利率虽然比国有大行高一些,但和地方银行比起来没有优势,可以说是‘把脸按在地上摩擦’。”

  然而,依靠高息揽储的银行也面临着巨大压力。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2024年4季度相关数据显示,民营银行净利润由上年同期的204亿元下降至188亿元,同比下降7.84%,净息差由去年同期的4.39%下降至4.11%,同比下降0.28个百分点。

  中小银行要如何平衡揽储与盈利之间的关系?

  杨海平向记者表示,其一,银行应基于发展战略,提升资产负债配置策略的前瞻性、专业性和精细化程度;其二,应探索通过精准定位、特色化服务以及基于风控技术提升的适度客户下沉,提升资产端的议价能力;其三,银行应积极调整存款管理思路,从规模情节走向精准控制,更加积极地规避高成本存款,更加注重对被动负债的主动管理,更加重视争取结算性存款。

  责任编辑:冯樱子 主编:张志伟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