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追寻新闻 / 医药基金从“深蹲”到“起跳”,葛兰的反攻

医药基金从“深蹲”到“起跳”,葛兰的反攻

追寻资料
追寻资料管理员

作者 | 刘一

编辑 | 田施琼

自2021年以来,医药行业在集采政策、医疗反腐等监管趋严的背景下,经历了长时间调整。

但今年,港股香港医疗生物板块持续反弹。恒生生物科技、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年初至今分别涨超31%、27%,涨得比恒生科技指数还猛,后者涨幅11%。

另一边,A股制药指数年初至今也上涨3.9%。

医药板块表现火热,这个长坡厚雪的赛道终于要熬出头了!

在这行情下,葛兰、周思聪等基金经理重回大众视野,所管基金收益涨超20%。

医药基金从“深蹲”到“起跳”,葛兰的反攻

多重因素催化医药复苏

此次医药回暖,得益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催化。有分析指出,一方面得益于市场投资情绪的推动,另一方面也是宏观因素对医药行业的持续改善。

具体来看,年初Deepseek爆火后,科技股引领港股市场价值重估。而医药板块经历史无前例的下跌后,估值位于历史较低水平,投资价值逐渐凸显。以恒生医疗指数为例,当前市盈率24倍,处于近5年0.83%,近10年41.86%的位置。

与此同时,AI+医疗概念的爆火,为医药行业带来新的活力。多家医疗上市公司宣布接入Deepseek,借助大模型提升医疗数据洞察、影像诊断等业务能力,完成智能化转型。

此前,国家政策已多次明确表示支持AI+医疗的发展,例如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将AI医疗列为重点发展领域,支持云计算、大数据与AI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从研究数据来看,AI+医疗应用成效显著,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药物设计时间缩短了70%。

同期,医药企业业绩报告出炉,创新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部分企业实现高增长,有力地证明了医药行业的复苏态势,增强投资者信心。

在财报中,企业还宣布加大投资研发,推进创新转型。受优化药品集采政策、支持创新药发展等政策影响,药企转型创新药研发速度加快,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未来,在人口老龄化、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医疗医药的产品、服务需求持续增强。像翰森制药的老年痴呆药物“九期一”纳入医保后有望进一步提高销售额,药明生物、泰格医药等服务海外的CXO企业,可赢得更多海外客户的合作机会。

伴随全球医药产业投融资活动回暖,有机构预测2025年美债利率中枢大概率下移,或进一步利好创新药企融资活动回暖趋势延续,提振板块估值。

医药基金从“深蹲”到“起跳”,葛兰的反攻

基金经理扬眉吐气

依托医药板块的强势增长,医药主题基金的表现突出。在一季度普通股票型基金排名中,前20名里医药医疗健康类基金占据半壁江山。

医药基金从“深蹲”到“起跳”,葛兰的反攻

一批熟悉的医药基金经理重新成为焦点,中欧基金葛兰、平安基金周思聪、中银基金郑宁、富国基金孙笑悦等人所管的基金收益均超过20%。

经过3年多“蛰伏”,这回他们终于扬眉吐气了。

而备受关注的葛兰在医药领域持续领跑。其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A基金业绩表现亮眼,近一年位列同类产品前5%(7/145),近六个月位列前7%(10/145),今年以来位列前9% (13/145);一季报位列10%(15/145)。

一季度中,基金经理们普遍将目光集中在创新药上,对该行业维持持仓不变或进行重点布局。

葛兰也非常看好创新药,认为政策延续了对发展创新药的支持,多抗、ADC等前沿技术研发加速突破,国内多家企业与海外跨国公司就多个品种达成重磅合作协议,标志着国产创新药国际化能力显著提升。

其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A加仓了3家涉足创新药的生物制药企业,包括科伦博泰生物、药明生物、康方生物,并对其他重仓股进行减持。

上述增持的三家企业,分别在ADC领域、全球生物药CDMO市场、双抗领域具备领先优势。

医药基金从“深蹲”到“起跳”,葛兰的反攻

长期以来,葛兰聚焦挖掘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医疗企业,她的投资广泛覆盖医药健康产业的细分领域,并且始终注重“攻守兼备”。

其管理的医药主题基金,提前布局了恒瑞医药、科伦博泰生物、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具有高技术壁垒、高附加值和高成长性的创新药械龙头企业,以此为“矛”争取更高的投资回报。

并同时配置华润三九、东阿阿胶、爱尔眼科等,受政策影响较小的医疗消费龙头,以此为“盾”对抗政策波动增强抗风险能力。在提振消费的背景下,医美、眼科等可选消费项目需求其实同样有望增长。

在穿越医药行业周期波动后,葛兰通过精准锚定产业升级主线,推动投资组合实现价值修复,其投资框架的韧性正逐渐显现。

医药基金从“深蹲”到“起跳”,葛兰的反攻

随着医药板块经历强势反弹,基金经理们正以更积极的姿态进行布局,尤其对创新药板块看好。

葛兰在基金报告中指出,展望二季度,仍旧看好创新药持续突破、消费医疗复苏与产业链关键环节国产替代等方向。

其分析,在创新药领域,中国企业在ADC、多抗、多肽等领域的竞争力已逐步获得全球认可,与国内企业的项目合作已成为海外公司管线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海外企业在收购国内品种后,正持续推进多种适应症的全球临床试验。

诺德基金基金经理朱明睿表示,创新药或有望成为全年医药投资的主线之一。拉长时间维度看,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国内创新药企或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湘财医药健康混合基金经理张泉,则从企业盈利的角度分析创新药的投资价值。其表示,2024年一些大药企的创新药收入开始超过仿制药,一些原本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公司,慢慢开始兑现收入,甚至兑现利润,我觉得这很关键。同时,他们把在研的药品直接卖给全球头部的跨国药企实现出海,某种意义上算是一种专利授权,代表着创新药进入到良性循环阶段了。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的数量和金额正在持续提高,并且从肿瘤领域扩散到代谢、自免等各种疾病领域。2025年一季度,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有41起,总金额达369.29亿美元,甚至超过2024年上半年的交易总额。

除此之外,安信医药健康基金经理池陈森表示,除了创新药,我们还关注医药行业底部反转的机会。一些过去承压的细分领域有望迎来底部反转,如器械、CXO、药店等。

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医药行业正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接下来,医药基金经理们或要开始大反攻了,那就看看他们如何大显身手,把握机遇吧!

注:数据统计截至4月25日,投资有风险,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